共同續寫新時代去九宮格共享兩國人民友好的故事_中國網

中美民間友好人士在浙江省衢州市江山中學共植友誼樹。

本報記者 白紫微攝

“浙江衢州有一個杜立特行動紀念館,當年獲救的美國軍人的后代經常來到這里,向見義勇為的中國人民表達敬意。”2023年11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美國舊金山出席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并發表重要時租空間演講,專門講到中國軍民在抗戰時期奮勇救助美國飛行員、獲救美國軍人后代回訪衢州的故事。

今年4月17日至19日,“讓血與火鑄造的友誼代代相傳”——紀念杜立特行動大救援82周年中美民間文化交流活動在浙江省衢州市舉行。活動期間,中美民間友好人士參觀杜立特行動紀念館新展、考察救助飛行員遺址、開展座談交流等,共同續寫新時代兩國人民友好的故事。

中美關系的根基是由人民澆筑的——

“只為不忘這段歷史”

青瓦白墻間,踏著石板路,中美兩國民間友好人士來到位于衢州市柯城區水亭街9號的一幢老建筑前,杜立特行動紀念館坐落于此。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美兩國共同為和平和正義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后,1942年美國空軍16架B—25轟炸機奔襲日本,由于油料不足,杜立特中校等飛行員在中國棄機跳傘,中國軍民奮勇救助,日軍竟因此屠殺了25萬中國平民。

此次舉行的杜立特行動衢州大救援主題展,通過“我們在衢州見!”“衢州營救”“友誼橋梁”等章節向觀眾全景式呈現這段中美人民友誼的佳話。在杜立特行動紀念館1500余平方米的展廳里,從展柜內陳列的飛機零部件到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從互動投影沉浸式體驗再到栩栩如生的飛行員集體雕塑,中外嘉賓重溫82年前兩國人民那段肩并肩抗戰的歲個人空間月。

兩國人民的友誼,跨越歷史延續至今。在大洋彼岸,參與杜立特行動的健在飛行員及其后人,先后成立杜立特突襲者協會、杜立特突襲者子女協會等組織。他們中的一些人多次到訪中國,尋訪故地,感謝當年參與營救的中國人民。此次來華參與活動的蘇珊·奧祖克以及威廉·康特伯格、喬治·康特伯格兄弟是其中的代表。

蘇珊的父親查爾斯·奧祖克,是當年杜立特行動3號機的領航員,跳傘后被降落傘掛在懸崖上一整夜,后被中國村民教學場地廖詩原發現,將他帶回家中養傷。已是第三次來華的蘇珊感念中國以及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每次來到中國就如同回家一般。中國人民一直在我的心里,感謝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救助參與杜立特行動的飛行員。”

“我將外祖父的名字羅斯放在我孩子的名字中,只為不忘這段歷史。”喬治說。他和哥哥威廉的外祖父,是杜立特行動5號機的副駕駛羅斯·威爾德,跳傘后在村民毛光孝等人救援下,被安全轉移至衢州。4九宮格月16日,在羅斯·威爾德當年的降落點——江山市芳源村竹排崗,兩兄弟與毛光孝之子毛洪根重聚,并為標注著降落點地理經緯度的降落傘造型標識揭幕。“外祖父當年迫降后為了暖身,喝光了隨身攜帶的威士忌。現在,我也帶來一瓶威士忌和大家在此舉杯,銘記那段情誼。”喬治說。

中美關系的故事是由人民書寫的——

“我家就是你家,歡迎隨時回家”

4月17日上午,汽車載著蘇珊一行,沿著蜿蜒崎嶇的山間小路,開進大山深處,駛向衢州江山市張村鄉龍頭店村。時隔多年,她再次來到位于龍頭店村小南坑口3號的廖家老宅。“第一次來時,我看到了父親曾在戰火中棲身過的‘家’。這座老屋承載著父親的故事,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里。”2021年,蘇珊捐款修繕廖家老宅。

在修葺一新的夯土房前,蘇珊與老朋友廖詩原之子廖明發重逢。一見面,情同兄妹般的兩人緊緊相擁,隨后額頭緊貼,攬著彼此的肩膀,紅了眼眶。兩位老人互相攙扶步入老宅,手挽手細看著墻壁上掛著的一張張老照片。年近九旬的廖明發老人通過翻譯告訴蘇珊,自己前一晚因為想到即將見面,激動得無法入眠。“我是你在芝加哥的家人,我也很想念你。”蘇珊動情地回應。

熱情的廖明發家人為蘇珊和杜立特突襲者子女協會其他成員端上了熱氣騰騰的雞蛋面,一群人圍桌而坐,邊吃邊交流。“父親當年將蘇珊的父親救下后,每天為他的傷口敷草藥,母親煮雞蛋面給他補充營養。”廖明發道出了雞蛋面背后的故事,“那時物資緊缺,但為了獲救的飛行員,我們愿意把家里最好的食物拿出來。”

老宅內,蘇珊又來到父親睡過的床榻邊。她說:“父親在廖家待了大約5天。父親一直記教學場地得,廖詩原一家人悉心照顧他,還讓他睡在家里的床上。”4月18日,在杜立特行動衢州大救援主題展開展暨重要史料捐贈儀式現場,廖明發將老宅的一把鑰匙贈予蘇珊:“我家就是你家,歡迎隨時回家!”

這次主題家教場地展中,杜立特中校給營救者后人的回信等5件展品首次亮相,這組展品由浙江工業大學教授張康達捐贈。當年,杜立特中校駕駛的1號機墜落在浙江、安徽交界的西天目山豪天關嶺上,張康達的父親張振華作為翻譯,參與救援并和機組人員結下友誼。“希望有更多人能了解這段歷史,更加珍惜中美兩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結下的友誼。”因身體原因未能出席本次活動的張康達通過電話表達了心聲。

中美關系的未來是由人民創造的——

“需要青年繼續講述故事、傳承友誼”

中美關系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從美國艾奧瓦州馬斯卡廷中學學生到北京、河北和上海等地進行交流訪問,到華盛頓州林肯中學和斯特拉孔中學的20多名學生參訪北京、湖北十堰、廣東廣州和深圳等地,再到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人士在春暖花開之際訪華……中美雙方推動落實“舊金山愿景”,拉緊人民的紐帶、增進人心的溝通,架起更多相知相親的橋梁,書寫更多面向未來的新故事。

走進衢州第二中學,一棵中美友人2015年9月共同栽植的“友誼樹”枝繁葉茂,樹旁的石碑上鐫刻著面向未來的寄語——“續‘杜立特突襲’傳奇,譜中美友誼新篇章”。2016年以來,杜立特突襲者子女協會在衢州二中設立獎學金,并圍繞杜立特行動主題組織英文征文比賽,在學生心中播下熱愛和平的種子。今年,征文比賽吸引了眾多學生參與,這段中美民間友誼的佳話為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所了解。

“青年代表著未來和希望。包括我在內的許多杜立特突襲者子女協會成員已是老人,需要青年繼續講述故事、傳承友誼,我也在不斷尋找創新的方式來實現這個愿望。”蘇珊說。在4月19日舉行的征文比賽頒獎活動現場,蘇珊向在場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理解“鮮活的歷史”?“我想我們參加這次征文比賽就是一個很好方式。我們查閱資料研究這段歷史,通過寫作表達自己的理解,這個過程讓我們融入這段歷史,對這段歷史的講述因此得以延續。”一名學生用英文發言后,現教學場響起熱烈掌聲。來自衢州二中高二(14)班的胡文心獲得了本次征文比賽的一等獎,她表示:“作為青年一代,我們不能忘記中國軍民和美國飛行員用血與火鑄造的友誼,努力讓兩國人民友誼代代相傳!”

胡文心在征文中講述了自己與美國女孩泰莎的友誼故事。泰莎來自衢州市的友好城市——美國明尼蘇達州雷德溫市,由于母親工作的變動來到衢州生活。“雖然我和泰莎相處只有短短兩個月,而且存在語言障礙,但在交往中,通過她的笑容和善意,我能感受到純潔的友誼,我們的心因此走到了一起。”胡文心說,如果能再與泰莎見面,要把杜立特行動大救援的故事講述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