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花卉大去九宮格私密空間王”李志慧的創業經_中國網

新春走基層|“花卉大王”李志慧的創業經_中國網

中國網訊 (記者 楊佳)2013年,荊門市鐘祥市大柴湖經濟開發區成立之初,曾經派人“三顧茅廬”登門邀請李志慧返鄉創業。

在如今年產1400萬瑜伽教室盆花卉的連片大棚里,李志慧感慨地回應,當時回鄉創業的時機還不夠成熟。

工作人員在為花卉澆水。200多畝的第一期大棚,一眼望不到邊。中國網記者 楊佳教學攝影

時間倒退到2000年前后,李志慧所在的老國營糧食廠倒閉了。與眾多農民工朋友一樣,他與愛人一起外出務工,希望用辛勤的雙手扭轉家庭經濟狀況。

抵達上海后,李志慧在當地一家塑料廠謀得一份工作。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賣花的路邊攤生意很好。便拿出一個月的工資去花卉市場批發了一些,拿到菜市場去銷售。一段時間經營下來,發現花卉的生意值得做,便一步步走上了花卉種植的“康莊大道”。

李志慧講舞蹈場地述創業之路。中國網記者 楊佳攝影

“現在家家戶戶幾乎都種花”,李志慧說。

大棚里,溫暖潮濕的環境適宜花卉的生長。工人駕駛著車輛,拖著一長排花架在硬化道路上馳騁。

在外闖蕩十多年,李志慧先后在上海、海南、北京種植花卉。這讓他積累了大棚的種植和管理經驗,也對全國花卉消費市場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最終,他確立了規模化的發展方向。

大柴湖經濟開發區,連片的花卉種植大棚。(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在李志慧理清發展思路之后,回鄉創業之路,才成為水到渠成的事。

2014年,李志慧回鄉創辦了湖北農青園藝。

“我回來的意義就是面向全國市場”,李志慧說,“家鄉的位置非常理想”。

花卉的屬性決定了運銷模式是從產地直接進入全國主要的花卉批發市場。湖北省位于中國中部,而荊門處于湖北省的中部。花卉向四周各方向運輸距離均衡,時效性強,區位優勢明顯。

此前,不論是在上海,還是在北京,能找到愿意從事農業工作的務工人員并不容易。在家鄉,鄉鎮有大量的富余勞動力,特別是大齡不適合外出務工的鄉親們。就近就業的方式,不僅解決企業的用工需求,還能解決本地的就業問題。

現在,農青園藝解決了600多位周邊鄉親們的就業,還帶動30多家小農戶一起種植花卉,共同組建花卉產業聯合體,間接帶動更大規模的就業。

58歲的周大姐是柴湖鎮蘇榨村村民,今年剛剛來到農青園藝工作。大姐對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很滿意。中國網記者 楊佳攝影

李志慧告訴記者,如今大棚已經建到第九期,連片面積超2000畝。去年,企業年產值超過一億元。

規模化是農業發展的趨勢。以土地為例,京、滬這樣的交流大城市無法提供上千畝的土地進行規模化種植,而家鄉具備這樣的條件。實際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來自于更低的成本和標準化的產品。

在北京時,李志慧經九宮格營的花卉年產值可達3000萬元以上。他告訴記者,北京的光照條件好,接近消費市場,銷售成本低,但是生產成本高。冬季大棚加溫時,北京的加溫成本約為柴湖鎮的3倍。他曾在北京順義區的國際鮮花港租了20多個大棚,單棚占地7.5畝,棚與棚之間不相連,造成熱量損失嚴重,推高了生產成本。

東方紅村的大姐告訴記者,她在這里工作已經有兩年了。中國網記者 楊佳攝影

回鄉創業后,當地政府在交通、水利、農業等多領域給予優惠政策支持。以人社部門為例,除資金支持外,還為企業就業人員提供了免費崗前培訓。例如,花卉的培育與種莊稼不同,澆水時間和時機,以及用量的大小等專業性知識,在員工入職時都會進行培訓。

李志慧表示,地方政府的扶持是企業發展如此迅速的重要原因。

張應石夫婦曾給農青園藝跑車拉貨,一段時間后也成了花卉種植的小農戶。他們家種植了30多畝的大棚,在30多個小農戶中算是規模較大的。中國網記者 楊佳攝影

“我愿意將我們掌握的種植技能無條件傳授給他們(小農戶),我們的客戶也是共享的。”李志慧告訴記者。

李志慧說,外面工作時,市場和分享技術都需要自己逐步摸索。回來之后,我們會及時分享技術上的突破共享會議室

他解釋說,“我們是在與外圍競爭,而非內部競爭。”

農青園藝只種植銷量較大的白掌、鳳梨、紅掌、竹芋四個大類的產品,目的是打開銷售通路。但是,單一產品的銷售有難度。小農戶則可以種植更多種類的花卉,豐富產品線,有助于增強下游客戶的依賴度。

“他們(小農戶)做得好對我們越有利,我們公司做得好,對他們也越有利。”李志慧說。

整體物流量越大,單位成本越有優勢。看似競爭關系的背后,實際上是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體。

企業員工正在為花卉疏苗,用鐵架將快速成長的幼苗分散到其他棚區。等綠油油的苗圃再長大一些,就會從枝葉中躥出白色的花蕾,待花時,形如白色的帆船,名為“一帆風順”。中國網記者 楊佳攝影

企業用電瓶車帶著記者參觀規模上千畝的大棚,除了花卉外,棚內還擺放著一些包裝材料。李志慧告訴記者,企業一年采購的包裝材料就要一千多萬元,為此有企業專門在當地新增了工廠。

近些年,荊門市明確了發展“一枝花”產業,做大做強花卉苗木產業,年產值超百億元。

在綠瑩瑩的大棚里,55歲的李志慧描繪著下一步發展思路。他希望利用本地的區位優勢,建成一個集散中心,讓山西、陜西,甚至是海南等地的小農戶都可以借助這個平臺,將花卉銷往全國各地……

從2000年外出務工,到2014年返鄉創業,再到如今企業蓬勃發展。一路走來,李志慧在就業過程中,逐漸走向創業;在創業過程中,不斷促進就業,實現就業與創業的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