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周刊》展示舊京風采–文史-找九宮格會議室-中國作家網

近日,筆者到位于西城區魏染胡同的京報館觀賞。103年前,邵飄萍攜《京報》遷至魏染胡同。邵飄萍重視消息報道和時政評述,旗號光鮮地否決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積極傳佈馬克思主義,使《京報》成為馬克思主義傳佈的主要陣地。1926年4月26日,邵飄萍被奉系軍閥殺戮,京報館也被查封。為了繼續夫志,1928年6月12日,邵飄萍的夫人湯修慧任京報社長,回生《京報》,并 從頭 出書《丹青 周刊》。值得一提的是,《丹青周刊》以寫真和丹青的情勢,展示了那時北京的社會近況。

1929年8月4日,《丹青周刊》登載了湯修慧的照片

1929年10月15日,京師差人廳解除對湯修慧等人監督的陳述

首創北京報界先河

湯修慧,江蘇姑蘇人,據邵氏宗譜記錄,她生于光緒辛卯年(1891年)。湯修慧自幼從父學藝,精曉攝影技巧,后隨父親到浙江金華游坊巷開拍照館。1910年,邵飄萍來湯記拍照館拍照時,與湯修慧瞭解。他發明能講一口吳儂軟語的湯修慧不只美麗清秀,還特殊聰慧能干。平易近國初年,男子可以或許上學唸書,的確是百里挑一。為了輔助湯修慧進步文明素養,邵飄萍壓服湯修慧父親,讓湯修慧進浙江男子師范黌舍唸書。湯修慧早對工作有成且俊秀帥氣的邵飄萍一見鍾情。1912年頭,湯修慧與邵飄萍成婚。這一年,邵飄萍任《漢平易近日報》編緝,快筆如刀的邵飄萍,在消息界嶄露頭角,初露矛頭。《京報》開辦后,精曉攝影技巧的湯修慧成為他的得力助手。

為了補充《京報》寫真與丹青的缺乏,1924年12月26日,邵飄萍出書了以寫真和丹青為特色的《丹青周刊》,這是《京報》附設的第5種周刊,首創了華北地域報紙出書攝影附刊的先河。

《丹青周刊》開辦初期為16倒閉,每周出書一期,隨《京報》附送,不另免費。后來改為4開4個版,訂價本市4分,外埠5分。《丹青周刊》從創刊至1926年4月,約出書60余期,1929年1月停刊后至1936年家教6月,出書358期,前后總計400多期,是南方發行時光較長的有名報紙攝影附刊之一。

在全國第一家創辦報紙丹青副刊的是上海《時報》,1920年6月9日就曾經出書,而《京報》則在北京首創了報界攝影寫真丹青副刊的先河。邵飄萍在《丹青周刊》開辦的第一期發刊詞上寫道:“寫真丹青之感化,乃使讀者既聞之而又見之。其興趣天然較諸干燥無味之陳述為濃重矣。”邵飄萍將京報的辦報宗旨定位于坦蕩公民眼界,將時勢評論與批駁嘲諷,寓于精美的寫真丹青中,同時,由于副刊是《京報》的一部門,凡時勢與寫真丹青,作為消息的彌補,還可以補充《京報》文章篇幅的缺乏。《丹青周刊》印刷上別具特點。最後采用的藍黑兩種油墨印刷,圖片很是清楚,但邵飄萍師長教師仍不知足近況,于單色之外,又采用套紅印刷,這種印刷也在全國的報業界首開先河。

邵飄萍被殺戮后,湯修慧于1928年6月12日復辦《京報》。她撰寫《京報二次回生宣言》說:“嗚呼,飄萍師長教師之喪,于今二十又六月矣……修慧蓋無日不椎心泣血,歷盡艱辛,以求得機遇,一伸先夫巨大之志愿……”湯修慧表達了她繼續夫志續辦報刊,以及前仆后繼的決計。1929年1月13日,湯修慧又復辦《丹青周刊》。

紀實照片雅俗共賞

《丹青周刊》除持續登載時勢政治類的照片外,兼及教導、藝術和生涯等方面的題材,并留意表露社會的暗中和基層休息國民的不幸。從停刊第8期起,特開辟“舊都社會寫真”照片專欄,每期登載一幅反應北京販子生涯的照片,至第107期共註銷100幅。此中有《磨刀》《撿糞夫》《四海泰平承平之雜耍攤》《猴戲》《制廁紙》等。每幅照片下端附以短文,如《制廁紙》中提到:“真正基層任務,涓滴不見敷會。不克不及油頭滑面,只可包荒搶穢。一樣合法個人工作,可貴洛陽價貴。”用風趣辛辣的說話作風,講述休息者的辛酸,叫社會之不服。《丹青周刊》用固定的版面來持續報道布衣的日常生涯,陳說他們生涯的艱苦,這在那時出書的畫報、畫刊中是極為罕有的。由於那時的北京市,除《京報》的《丹青周刊》外,還有浩繁的畫報畫刊,而真正追蹤關心布衣生涯的,極為罕有。是以,《丹青周刊》以雅俗共賞、直不雅活潑的紀實照片獲得社會各階級人士的追蹤關心,尤其是遭到基層勞苦民眾們的愛好。

除了追蹤關心民眾生涯外,《丹青周刊》在第三版和四版專門設有戲劇攝影和美術作品專瑜伽場地欄,欄目常常登載京劇名伶的劇照與美術名家和新秀的畫作,此中包含時任北平年夜學藝術學院院長徐悲鴻的虎畫和獅畫。

徐悲鴻與齊白石之交有個小故事。1929年9月,徐悲鴻由蔡元培舉薦,就職北平年夜學藝術學院院長。徐悲鴻轉而聘齊白石為傳授。那時的北平畫壇以模擬前人為能事,而木工出生的齊白石勇敢立異,變更畫法,卻得不到幾多呼應。當徐悲鴻搭乘搭座四輪馬車離開齊家時,齊白石為其誠懇而激動地說:“我一個拿斧子的木工,怎敢到高級學府當傳授呢?”

徐悲鴻說道:“您豈止能傳授我徐悲鴻的先生,也能教我徐悲鴻自己啊!”“齊師長教師講座場地,我徐某正要借勢您這把斧子,來砍砍北平畫壇上的枯枝朽木!”顛末徐悲鴻再三懇求,并且承諾齊白石教畫可以不消講,只給先生們做示范就可以,并且往來來往都有黃包車接送,徐悲鴻親身奉陪,如許齊白石才委曲承諾。齊白石教畫不愛好講,只坐著靜靜地畫,同窗們在一旁靜不雅,先生們都能接收齊白石的講授方法,這讓齊白石年夜感欣喜。齊白石對于徐悲鴻的推舉非常感謝,他作詩“草廬三顧不容辭,況且雕蟲老畫師”以記其事。

在《丹青周刊》上,還有一幅徐悲鴻為夫人蔣碧薇畫的《吹簫圖》。該畫以蔣碧薇為模特創作,她側身而坐吹簫,神色似如有所思,佈景為清幽田園氣象,老樹身影與翱翔的白鶴模糊可見。從畫面上,似乎可以聽到那轉達人物情思的清幽動聽的簫聲。時間流逝,藝術永恒。明天,再賞這幅《吹簫圖》,仍然能帶給我們美的享用。

人物寫真是一年夜特點

報紙攝影附刊,無論是隨報附送或零丁出書,年夜都是以登載消息照片為中間的綜合性畫刊,《丹青周刊》還有個攝影特點,就是人物寫真頭像。《丹青周刊》一版中間照片年夜多為青年女性,有時則以風景攝影代之。例如,停刊第30期登載的湯修慧的年夜幅照片,照片上的湯修慧嫻靜清秀,睿智的眼光中透著固執。登上中間照片的還有宋慶齡、宋美齡、京劇名伶孟小冬的便裝照,孟小冬留著時髦的齊耳短發,浮現出她率真陽剛的另一面。畫刊中平易近國京劇四年夜名旦之首的梅蘭芳夫人福芝芳,溫婉年夜氣;京劇名家新艷秋的劇照意氣風發;前清貝勒毓朗之弟的第五個女兒、五格格的照片清秀可兒。

1929年5月26日,《丹青周刊》初版登載孫中山師長教師的年夜幅照片和總理遺言。其余三版用具體的圖片和文字報道孫中山師長教師棺木埋葬在南京紫金山的場景,以示弔唁之情。在日常平凡的報道中,《丹青周刊》第二版、第三版時常登載一些家庭合影、政要運動。《丹青周刊》上曾登載邵飄萍五個後代的照片。邵飄萍往世后,湯修慧待5名繼後代視同己出,此中有兒子貴生、祥生,女兒乃賢、乃思、乃奇。

湯修慧可謂一個奇男子,她敢于沖破封建桎梏,不受拘束愛情,并在邵飄萍輔助下,走進古代書院唸書,成為有名的女報人,為後代做出榜樣。看待後代們的愛情不受拘束,她異樣賜與鼎力支撐,頗讓人信服。邵飄萍長女邵乃賢,在北平讀中學時,熟悉了鄉村來的先生郭根。中學結業后,邵乃賢升進師年夜唸書舞蹈場地,郭根卻因介入提高運動遭到校方的“處罰”,只能分開北平,到青島往讀年夜學。不久,邵乃賢為情所系,千里迢迢地往做“伴讀”,也就是到青島年夜學做一個“旁聽生”。那時青島年夜學的女旁聽生除了邵飄萍的女兒邵乃賢,還有沈從文的妹妹沈岳萌。

邵乃賢是邵飄萍與前妻沈夫人所生的長女,也算是名門之后了,但她卻愛上了郭根這位家道清貧的男同窗。在湯修慧的支撐下,這對新人成婚了。湯修慧用風趣的文筆在邵乃賢的婚禮請帖上寫道:“我家二十年來所積下的兩萬三令嬡,另一萬金是利錢。”請帖里說的就是邵飄萍的三位“令嬡”、兩萬(令郎),以及一令嬡帶來的另一萬稱為“利錢”——上門女婿。在湯修慧的支撐下,一對新人如愿成婚后,郭根繼續了邵飄萍的工作。在抗戰時代,他參加了那時有名的平易近間報紙《至公報個人空間》,先后在其噴鼻港版、桂林版、重慶版任職,后又在抗克服利后停刊的《文報告請示》任總編纂。

《丹青周刊》還留下梅蘭芳夫人福芝芳與孩子們的合影。福芝芳早年曾在京劇坤班“崇雅社”表演,1912年加入舞臺,專心照料梅蘭芳的生涯和表演,成為梅蘭芳的賢渾家。

歲月飛逝,1986年3月2日,湯修慧在北京謝世,享年96歲。她用鏡頭記載汗青,用真情詮釋戀愛,繼續并苦守邵飄萍未竟的工作,為后人留下一段值得傳頌的美談。